引用本文: 胡巧织, 占美, 吴斌, 田方圆, 徐珽. 吉非替尼一线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精准治疗的 Meta 分析. 华西医学, 2018, 33(1): 60-66. doi: 10.7507/1002-0179.201604228 复制
肺癌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癌症首位。超过 85% 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且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癌症晚期[1-2]。目前针对晚期 NSCLC 的治疗仍以化学疗法(化疗)为主,根据 2016 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的 NSCLC 治疗指南,晚期 NSCLC 的一线化疗方案是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同时联合紫杉醇、多烯紫杉醇、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的双联化疗方案[3]。但随着对 NSCLC 研究的逐步深入,靶向治疗因其可靠的疗效且毒性和不良反应轻,已成为最受关注和最有前途的治疗手段之一[4]。近年来,靶向药物如雨后春笋般相继面世,作为第一个上市的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吉非替尼可通过抑制该酶的活性,阻碍肿瘤的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并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大量 Ⅱ 期临床研究显示,由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在东方人种、女性、无吸烟史、肺腺癌患者更高,故该药在上述人群中疗效更佳[5-10]。但由于 EGFR 突变检测价格较高以及活检穿刺困难等原因,临床治疗中很难达到用药精准,且目前认为的优势人群为 Ⅱ 期临床研究结果,尚缺乏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 NSCLC 的精准用药分析。故本研究旨在根据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 NSCLC 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以循证医学的方法与思路对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吉非替尼的优势人群,以期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 NSCLC 的临床精准用药提供证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纳入 RCT,无论是否采用盲法,文献语言限制中、英文。
1.1.2 研究对象
纳入经病理组织学或者细胞学检查确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 Ⅲ~Ⅳ 期 NSCLC 患者,功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较好,未接受过化疗或其他 EGFR-TKI 治疗,年龄>18 岁;排除既往有化疗史、有严重过敏史、目前存在急性感染或其他严重系统疾病的患者。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单用吉非替尼,对照组使用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
1.1.4 结局指标
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安全性指标包括皮疹、瘙痒、皮肤干燥、呕吐、脱发等具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1.5 评价方法
纳入文献至少能够提供以下任意一项评价:① 分析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 NSCLC 在总人群中的有效性;② 针对 EGFR 突变阳性和阴性患者,分析吉非替尼与化疗一线的有效性;③ 分析总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PS 评分的患者,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的有效性;④ 由于总人群中同时存在 EGFR 突变阳性和突变阴性的患者,故分别分析突变阳性和突变阴性患者中,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PS 评分患者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的有效性;⑤ 分析吉非替尼对比一线化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Library(2017 年第 3 期)、PubMed(1978 年—2017 年 11 月)、Embase(1974 年—2017 年 11 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1978 年—2017 年 11 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1978 年—2017 年 11 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1989 年—2017 年 11 月)。英文检索词包括“gefitinib”“Iressa”“randomized control tial”等,中文数据库检索词包括“吉非替尼”“易瑞沙”“随机”“对照”等。以 PubMed 数据库为例,具体检索策略见框1。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降低漏检率。

1.3 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根据已制定的数据提取表,由 2 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提取(提取文献作者、发表时间、PFS、ORR、OS 以及药物不良事件情况),并交叉核对,必要时联系原文作者确定试验实施情况,如遇分歧,通过讨论解决或由第 3 位研究者判定。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 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 5.1 版 RCT 质量评价标准[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 RevMan 5.3.5 软件对数据进行 Meta 分析。对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 χ2 检验:若各研究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1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对于 PFS 和 OS 采用风险比(hazard ratio,HR)表示效应量,对于 ORR 和不良事件采用危险比(risk ratio,RR)表示效应量,区间估算采用 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获得 971 篇相关文献,包括 365 篇中文文献和 606 篇英文文献;通过阅读文题、摘要后,排除重复文献、动物实验、综述等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初步纳入 33 篇文献;阅读全文后最终纳入 4 项已发表的 RCT,共 6 篇文献[12-17],文献筛选流程和结果见图 1。

2.2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共纳入 1 926 例晚期 NSCLC 患者,其中绝大部分受试者为晚期肺腺癌患者,均为东亚人种。纳入研究基本特征见表 1。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评价
纳入的 4 个 RCT 均为多中心研究,4 项研究均未实施盲法,纳入文献质量较高,产生偏倚的风险较低。见表 2。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EGFR 突变情况
4 项研究中,2 项研究[12-14]针对的是 EGFR 突变呈阳性的患者,2 项研究[15-17]则针对 EGFR 突变未知的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吉非替尼组在 PFS 和 ORR 方面均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S:HR=0.76,95%CI(0.67,0.85),P<0.000 01;ORR:RR=1.30,95%CI(1.15,1.47),P<0.000 1],但在 OS 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EGFR 突变阳性的人群,吉非替尼组在 PFS 和 ORR 方面均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S:HR=0.42,95%CI(0.35,0.50),P<0.000 01;ORR:RR=1.92,95%CI(1.46,2.52),P<0.000 01],但在 OS 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EGFR 突变阴性的受试者,吉非替尼组在 PFS 方面较化疗组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2.09,95%CI(1.05,4.13),P=0.03],而在 ORR 和 OS 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2 总人群中亚组分析
4 项研究中,仅有 1 项研究[15-16]报道了总人群中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 NSCLC 各亚组的 PFS 和 OS 情况。Meta 分析显示:在女性患者中,吉非替尼组 PFS 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78,95%CI(0.66,0.87),P=0.000 4];在男性患者中,吉非替尼组在 PFS 方面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65 岁和≥65 岁的患者中,吉非替尼组 PFS 均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 岁:HR=0.81,95%CI(0.70,0.95),P=0.007;≥65 岁:HR=0.58,95%CI(0.45,0.76),P<0.001]。在 PS 评分为 0 或 1 分的患者中,吉非替尼组 PFS 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77,95%CI(0.68,0.87),P<0.000 1];在 PS 评分为 2 分的患者中,吉非替尼在 PFS 方面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吸烟史的患者中,吉非替尼组 PFS 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79,95%CI(0.70,0.89),P<0.000 1];在有吸烟史的患者中,吉非替尼在 PFS 方面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亚组中,吉非替尼在 OS 方面与化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2.4.3 EGFR 突变阳性人群中亚组分析
4 项研究中,仅 2 项[12-14]研究报道了在 EGFR 突变阳性的患者中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 NSCLC 各亚组的 PFS 和 OS 情况。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患者中,吉非替尼组 PFS 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42,95%CI(0.27,0.65),P=0.000 1];在男性患者中,吉非替尼组在 PFS 方面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吸烟史的患者中,吉非替尼组 PFS 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47,95%CI(0.30,0.73),P=0.000 4];在有吸烟史的患者中,吉非替尼在 PFS 方面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亚组中,吉非替尼在 OS 方面与化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2.4.4 EGFR 突变阴性人群中亚组分析
由于 4 项研究中,没有研究对在 EGFR 突变阴性的患者中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 NSCLC 各亚组的 PFS 和 OS 情况进行报道,故无法进行 EGFR 突变阴性患者中的亚组分析。
2.4.5 不良事件
4 项研究均报道了吉非替尼与铂类双联化疗治疗晚期 NSCLC 的不良事件。Meta 分析结果显示:吉非替尼组皮疹、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甲沟炎、腹泻、转氨酶异常发生率均较化疗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吉非替尼组脱发、呕吐、恶心、便秘、厌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乏力、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均较化疗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6。

3 讨论
2011 年,精准医学的概念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第一次提出,即依据患者内在生物学信息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实施关于健康医疗和临床决策的量身定制[18]。吉非替尼作为第一个 EGFR-TKI 于 2005 年在中国上市,由于其特异性的基因靶点,使用该药前,需根据精准医学的思路,准确定位患者突变类型,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
本研究结果提示,吉非替尼较铂类双联一线化疗更能延长总人群和 EGFR 突变阳性患者的 PFS,提高 ORR,但不影响 OS;但对于 EGFR 突变阴性的患者,吉非替尼在延长 PFS 方面较化疗更差。由于临床诊疗中,并非所有患者均可测得其基因型,故对于不同基因型的患者,本研究进行了性别、年龄、吸烟史等方面的亚组分析。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吉非替尼较化疗能更好延长女性、PS 评分 0 或 1 分、无吸烟史患者的 PFS,但不影响其 OS;在 EGFR 突变阳性的患者中,吉非替尼能较化疗更好地延长女性、无吸烟史患者的 PFS,但不影响 OS。安全性评价显示,吉非替尼组皮疹、皮肤瘙痒、腹泻、转氨酶异常等发生率较化疗组更高,但吉非替尼可有效减少诸多化疗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如脱发、呕吐、恶心、厌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本系统评价纳入 4 项研究,均为多中心研究,文献总体质量较高,但本系统评价仍然存在的局限性在于:① 仅纳入中文和英文研究,可能影响分析结果;② 仅纳入 4 项研究,纳入受试者较少,且亚组分析时纳入受试者更少,可能造成分析结果误差;③ 由于 4 项研究纳入患者大多或仅为晚期肺腺癌患者,故本研究结果仅适用于晚期肺腺癌患者;④ 由于纳入研究受试者均为东亚裔,故本研究结果仅适用于东亚人种,该药在其他人种中的优势人群尚不确定;⑤ 由于各研究化疗组的化疗方案有所差异,且化疗药物剂量亦有不同,可能导致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存在误差;⑥ 没有研究在 EGFR 突变阴性患者中进行亚组分析,故该项分析缺失;⑦ 由于医学伦理学关系,随访期间当疾病进展后,允许化疗组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或者吉非替尼组接受化疗,可能造成 OS 的分析结果存在误差。
综上所述,吉非替尼在东亚裔肺腺癌患者中的优势人群为 EGFR 突变阳性、女性、PS 评分 0 或 1 分、无吸烟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分析显示,吉非替尼在治疗晚期 NSCLC 的过程中,对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较化疗药物更小。但目前研究显示,该药在提高 NSCLC 总生存率方面较化疗并无明显优势。故仍需开展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 RCT,对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精准治疗 NSCLC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进一步的评估。
肺癌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癌症首位。超过 85% 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且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癌症晚期[1-2]。目前针对晚期 NSCLC 的治疗仍以化学疗法(化疗)为主,根据 2016 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的 NSCLC 治疗指南,晚期 NSCLC 的一线化疗方案是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同时联合紫杉醇、多烯紫杉醇、长春瑞滨、吉西他滨的双联化疗方案[3]。但随着对 NSCLC 研究的逐步深入,靶向治疗因其可靠的疗效且毒性和不良反应轻,已成为最受关注和最有前途的治疗手段之一[4]。近年来,靶向药物如雨后春笋般相继面世,作为第一个上市的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吉非替尼可通过抑制该酶的活性,阻碍肿瘤的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并增加肿瘤细胞的凋亡。大量 Ⅱ 期临床研究显示,由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在东方人种、女性、无吸烟史、肺腺癌患者更高,故该药在上述人群中疗效更佳[5-10]。但由于 EGFR 突变检测价格较高以及活检穿刺困难等原因,临床治疗中很难达到用药精准,且目前认为的优势人群为 Ⅱ 期临床研究结果,尚缺乏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 NSCLC 的精准用药分析。故本研究旨在根据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 NSCLC 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以循证医学的方法与思路对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吉非替尼的优势人群,以期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 NSCLC 的临床精准用药提供证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纳入 RCT,无论是否采用盲法,文献语言限制中、英文。
1.1.2 研究对象
纳入经病理组织学或者细胞学检查确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 Ⅲ~Ⅳ 期 NSCLC 患者,功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较好,未接受过化疗或其他 EGFR-TKI 治疗,年龄>18 岁;排除既往有化疗史、有严重过敏史、目前存在急性感染或其他严重系统疾病的患者。
1.1.3 干预措施
试验组单用吉非替尼,对照组使用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
1.1.4 结局指标
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安全性指标包括皮疹、瘙痒、皮肤干燥、呕吐、脱发等具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1.5 评价方法
纳入文献至少能够提供以下任意一项评价:① 分析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 NSCLC 在总人群中的有效性;② 针对 EGFR 突变阳性和阴性患者,分析吉非替尼与化疗一线的有效性;③ 分析总人群中,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PS 评分的患者,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的有效性;④ 由于总人群中同时存在 EGFR 突变阳性和突变阴性的患者,故分别分析突变阳性和突变阴性患者中,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PS 评分患者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的有效性;⑤ 分析吉非替尼对比一线化疗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2 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Library(2017 年第 3 期)、PubMed(1978 年—2017 年 11 月)、Embase(1974 年—2017 年 11 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1978 年—2017 年 11 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1978 年—2017 年 11 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1989 年—2017 年 11 月)。英文检索词包括“gefitinib”“Iressa”“randomized control tial”等,中文数据库检索词包括“吉非替尼”“易瑞沙”“随机”“对照”等。以 PubMed 数据库为例,具体检索策略见框1。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降低漏检率。

1.3 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根据已制定的数据提取表,由 2 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研究进行数据提取(提取文献作者、发表时间、PFS、ORR、OS 以及药物不良事件情况),并交叉核对,必要时联系原文作者确定试验实施情况,如遇分歧,通过讨论解决或由第 3 位研究者判定。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 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 5.1 版 RCT 质量评价标准[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 RevMan 5.3.5 软件对数据进行 Meta 分析。对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采用 χ2 检验:若各研究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1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对于 PFS 和 OS 采用风险比(hazard ratio,HR)表示效应量,对于 ORR 和不良事件采用危险比(risk ratio,RR)表示效应量,区间估算采用 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获得 971 篇相关文献,包括 365 篇中文文献和 606 篇英文文献;通过阅读文题、摘要后,排除重复文献、动物实验、综述等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初步纳入 33 篇文献;阅读全文后最终纳入 4 项已发表的 RCT,共 6 篇文献[12-17],文献筛选流程和结果见图 1。

2.2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共纳入 1 926 例晚期 NSCLC 患者,其中绝大部分受试者为晚期肺腺癌患者,均为东亚人种。纳入研究基本特征见表 1。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评价
纳入的 4 个 RCT 均为多中心研究,4 项研究均未实施盲法,纳入文献质量较高,产生偏倚的风险较低。见表 2。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EGFR 突变情况
4 项研究中,2 项研究[12-14]针对的是 EGFR 突变呈阳性的患者,2 项研究[15-17]则针对 EGFR 突变未知的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吉非替尼组在 PFS 和 ORR 方面均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S:HR=0.76,95%CI(0.67,0.85),P<0.000 01;ORR:RR=1.30,95%CI(1.15,1.47),P<0.000 1],但在 OS 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EGFR 突变阳性的人群,吉非替尼组在 PFS 和 ORR 方面均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S:HR=0.42,95%CI(0.35,0.50),P<0.000 01;ORR:RR=1.92,95%CI(1.46,2.52),P<0.000 01],但在 OS 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EGFR 突变阴性的受试者,吉非替尼组在 PFS 方面较化疗组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2.09,95%CI(1.05,4.13),P=0.03],而在 ORR 和 OS 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2 总人群中亚组分析
4 项研究中,仅有 1 项研究[15-16]报道了总人群中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 NSCLC 各亚组的 PFS 和 OS 情况。Meta 分析显示:在女性患者中,吉非替尼组 PFS 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78,95%CI(0.66,0.87),P=0.000 4];在男性患者中,吉非替尼组在 PFS 方面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65 岁和≥65 岁的患者中,吉非替尼组 PFS 均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 岁:HR=0.81,95%CI(0.70,0.95),P=0.007;≥65 岁:HR=0.58,95%CI(0.45,0.76),P<0.001]。在 PS 评分为 0 或 1 分的患者中,吉非替尼组 PFS 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77,95%CI(0.68,0.87),P<0.000 1];在 PS 评分为 2 分的患者中,吉非替尼在 PFS 方面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吸烟史的患者中,吉非替尼组 PFS 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79,95%CI(0.70,0.89),P<0.000 1];在有吸烟史的患者中,吉非替尼在 PFS 方面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亚组中,吉非替尼在 OS 方面与化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2.4.3 EGFR 突变阳性人群中亚组分析
4 项研究中,仅 2 项[12-14]研究报道了在 EGFR 突变阳性的患者中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 NSCLC 各亚组的 PFS 和 OS 情况。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患者中,吉非替尼组 PFS 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42,95%CI(0.27,0.65),P=0.000 1];在男性患者中,吉非替尼组在 PFS 方面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吸烟史的患者中,吉非替尼组 PFS 优于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47,95%CI(0.30,0.73),P=0.000 4];在有吸烟史的患者中,吉非替尼在 PFS 方面与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亚组中,吉非替尼在 OS 方面与化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2.4.4 EGFR 突变阴性人群中亚组分析
由于 4 项研究中,没有研究对在 EGFR 突变阴性的患者中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 NSCLC 各亚组的 PFS 和 OS 情况进行报道,故无法进行 EGFR 突变阴性患者中的亚组分析。
2.4.5 不良事件
4 项研究均报道了吉非替尼与铂类双联化疗治疗晚期 NSCLC 的不良事件。Meta 分析结果显示:吉非替尼组皮疹、皮肤瘙痒、皮肤干燥、甲沟炎、腹泻、转氨酶异常发生率均较化疗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吉非替尼组脱发、呕吐、恶心、便秘、厌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乏力、神经毒性反应发生率均较化疗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6。

3 讨论
2011 年,精准医学的概念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第一次提出,即依据患者内在生物学信息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实施关于健康医疗和临床决策的量身定制[18]。吉非替尼作为第一个 EGFR-TKI 于 2005 年在中国上市,由于其特异性的基因靶点,使用该药前,需根据精准医学的思路,准确定位患者突变类型,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情况。
本研究结果提示,吉非替尼较铂类双联一线化疗更能延长总人群和 EGFR 突变阳性患者的 PFS,提高 ORR,但不影响 OS;但对于 EGFR 突变阴性的患者,吉非替尼在延长 PFS 方面较化疗更差。由于临床诊疗中,并非所有患者均可测得其基因型,故对于不同基因型的患者,本研究进行了性别、年龄、吸烟史等方面的亚组分析。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吉非替尼较化疗能更好延长女性、PS 评分 0 或 1 分、无吸烟史患者的 PFS,但不影响其 OS;在 EGFR 突变阳性的患者中,吉非替尼能较化疗更好地延长女性、无吸烟史患者的 PFS,但不影响 OS。安全性评价显示,吉非替尼组皮疹、皮肤瘙痒、腹泻、转氨酶异常等发生率较化疗组更高,但吉非替尼可有效减少诸多化疗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如脱发、呕吐、恶心、厌食、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
本系统评价纳入 4 项研究,均为多中心研究,文献总体质量较高,但本系统评价仍然存在的局限性在于:① 仅纳入中文和英文研究,可能影响分析结果;② 仅纳入 4 项研究,纳入受试者较少,且亚组分析时纳入受试者更少,可能造成分析结果误差;③ 由于 4 项研究纳入患者大多或仅为晚期肺腺癌患者,故本研究结果仅适用于晚期肺腺癌患者;④ 由于纳入研究受试者均为东亚裔,故本研究结果仅适用于东亚人种,该药在其他人种中的优势人群尚不确定;⑤ 由于各研究化疗组的化疗方案有所差异,且化疗药物剂量亦有不同,可能导致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存在误差;⑥ 没有研究在 EGFR 突变阴性患者中进行亚组分析,故该项分析缺失;⑦ 由于医学伦理学关系,随访期间当疾病进展后,允许化疗组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或者吉非替尼组接受化疗,可能造成 OS 的分析结果存在误差。
综上所述,吉非替尼在东亚裔肺腺癌患者中的优势人群为 EGFR 突变阳性、女性、PS 评分 0 或 1 分、无吸烟史的患者。不良反应分析显示,吉非替尼在治疗晚期 NSCLC 的过程中,对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较化疗药物更小。但目前研究显示,该药在提高 NSCLC 总生存率方面较化疗并无明显优势。故仍需开展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 RCT,对吉非替尼对比化疗一线精准治疗 NSCLC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进一步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