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张永刚, 王东光, 郑琳莉, 范红. 呼吸喹诺酮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华西医学, 2018, 33(1): 47-52. doi: 10.7507/1002-0179.201712079 复制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3]。CAP 被认为是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病死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4]。据 2013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记载:2008 年我国肺炎 2 周的患病率为 1.1‰,较 2003 年(0.9‰)有所上升[5-6]。2012 年我国肺炎的死亡率平均为 17.46/10 万,25~39 岁人群的死亡率<1/10 万,65~69 岁人群的死亡率为 23.55/10 万,>85 岁人群的死亡率高达 864.17/10 万[1, 3, 7]。
抗感染治疗被认为是 CAP 治疗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措施[8-9]。由于各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全球范围内的细菌耐药比例逐年升高,泛耐药和全耐药细菌也已出现,合理选择治疗 CAP 的抗生素非常重要[10]。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同时还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和非典型病原菌等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是 CAP 治疗最重要的抗菌药物之一[10-12]。呼吸喹诺酮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等。目前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治疗 CAP 有不少系统评价,但是不同研究方法学质量不一样,喹诺酮类型及剂量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因此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再评价的方法,对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 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以期待为后续研究者使用这些研究证据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或 Meta 分析。
1.1.2 研究对象
纳入 CAP 患者,其种族、国籍、病程不限。
1.1.3 干预措施
① 试验组采用呼吸喹诺酮治疗或呼吸喹诺酮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其他抗生素单用或其他抗生素联用治疗;② 试验组采用呼吸喹诺酮静脉滴注后口服序贯治疗,对照组采用呼吸喹诺酮持续静脉滴注治疗。
1.1.4 结局指标
临床有效率、痊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
1.1.5 排除标准
① 会议摘要;② 重复发表的文献;③ 数据无法提取的文献;④ 非中、英文文献。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 和 The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搜集关于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 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或 Meta 分析,检索时限截至 2017 年 11 月 2 日。中文检索词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系统评价”“ Meta 分析”;英文检索词包括“CAP”“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Meta-analysis”“systematic review”。以 PubMed 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由 2 位评价员(张永刚、王东光)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如遇分歧,则咨询第三方(郑琳莉)协助判断。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最终是否纳入。采用事先自制的资料提取表提取资料,资料提取内容主要包括:① 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发表年份、研究对象、干预和对照措施、结局指标等;② 系统评价的方法学情况,包括文献检索、纳入研究、研究样本以及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③ 统计分析结果,主要是对各个结局指标的定性或定量分析结果。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采用 AMSTAR 工具对纳入系统评价或 Meta 分析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13]。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献 879 篇,经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关于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 的系统评价 18 篇[1-2, 4-12, 14-20]。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所检索的数据库及检出文献数具体如下:PubMed(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共纳入 18 篇系统评价,其中 9 篇是英文[4, 8-10, 14-18],9 篇是中文[1-2, 5-7, 11-12, 19-20]。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见表 1。

2.3 纳入系统评价的主要结论
2.3.1 死亡情况
共有 9 个研究比较了死亡情况[7-11, 15-18]。纳入研究中,有比较了呼吸喹诺酮类与 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治疗,也有比较了单用莫西沙星与其他推荐用于治疗 CAP 的抗生素治疗的方案。所有研究均提示,无论是呼吸喹诺酮单药,还是呼吸喹诺酮类药物与 β-内酰胺类联用,与 β-内酰胺类和(或)大环内酯类治疗组相比,死亡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2 总体不良反应
共有 12 个 Meta 分析报告了总体不良反应情况[2, 4, 6-8, 10, 12, 15-17, 19-20]。① 不同药物的比较:任静等[2]的 Meta 分析提示替加环素对比左氧氟沙星治疗 CAP 的总体不良反应更高[比值比(odds ratio,OR)=1.57,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5,1.97),P<0. 000 1];王晖等[6]研究提示莫西沙星对比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低[OR=0.45,95%CI(0.26,0.78),P=0.004];范红等[7]研究提示呼吸喹诺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相对危险度为 0.81,95%CI(0.73,0.90),P<0.000 1];Skalsky 等[16]研究结果提示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对比大环内酯类或大环内酯类联合 β-内酰胺类治疗的不良反应更低;Vardakas 等[17]研究结果提示呼吸喹诺酮治疗比其他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OR=0.86,95%CI(0.78,0.96)]。而 An 等[8]研究提示莫西沙星与以 β-内酰胺类为基础的治疗不良反应相当;Yuan 等[10]的研究提示莫西沙星与大环内脂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莫西沙星与 β-内酰胺类为基础的治疗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朱泓霞等[12]研究提示单用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对比 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CAP 的不良反应相当;Raz-Pasteur 等[15]研究提示单用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对比 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治疗不良反应相当。Pakhale 等[4]的研究由于纳入的文献过少,不足以评价其不良反应的差异。② 不同给药途径的比较:范晓萍等[19]研究提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不良反应更低;王建波[20]研究提示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 CAP 的不良反应更低。
2.3.3 临床有效性
共 18 个研究报告了临床有效性[1-2, 4-12, 14-20]。① 不同药物的比较:任静等[2]发现替加环素对比左氧氟沙星治疗 CAP 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王晖等[6]研究发现莫西沙星对比阿奇霉素治疗 CAP 的有效性相当;范红等[7]研究发现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对比 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临床有效率相当;An 等[8]研究发现莫西沙星与以 β-内酰胺类为基础的治疗临床疗效相当;Maimon 等[9]研究结果提示大环内酯类与呼吸喹诺酮类比较疗效相当;Yuan 等[10]研究发现莫西沙星对比其他推荐用于治疗 CAP 的抗生素的临床有效率相当[OR=1.12,95%CI(0.91,1.36)];朱泓霞等[12]报告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对比 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临床有效率相当[OR=1.26,95%CI(0.89,1.78),P=0.19];Mills 等[14]研究结果提示呼吸喹诺酮类与 β-内酰胺类对比临床疗效相当;Zhang 等[18]研究发现吉米沙星对比 β-内酰胺类和(或)大环内酯类的临床有效率相当。李勉珊等[1]研究提示莫西沙星治疗 CAP 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案;刘武胜等[5]研究发现莫西沙星治疗老年 CAP 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Vardakas 等[17]研究结果提示呼吸喹诺酮治疗比其他对照组有效率高。② 不同给药途径的比较:范晓萍等[19]研究提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的疗效与静脉滴注相当;王建波[20]研究发现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后口服序贯疗法与常规静脉注射治疗 CAP 的临床疗效相当。详细情况见表 1。
2.3.4 临床失败率
共纳入 3 个研究报告了临床失败率[11, 15-16]。其中,王明华等[11]研究比较了大环内酯类与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发现呼吸喹诺酮的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大环内酯类;Raz-Pasteur 等[15]研究提示单用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对比 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治疗临床失败率更低;Skalsky 等[16]研究提示临床失败率在喹诺酮组更低。
2.4 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 2。17 篇文献未提供前期设计方案[1-2, 5-12, 14-20],14 篇文献未将发表情况考虑在纳入标准中[1-2, 4, 5, 7-12, 17-20]。2 篇文献[15, 20]的研究选择和数据提取不具有重复性;3 篇文献[1, 5, 15]未实施广泛全面的文献检索;2 篇文献[11, 14]未提供完整的纳入与排除文献的清单;6 篇文献[1, 11, 15-17, 20]未描述纳入研究的特征;1 篇文献未评价和报道纳入研究的科学性;1 篇文献[14]未将纳入研究的科学性是否恰当地运用在结论的推导上;9 篇文献[2, 6-7, 9, 11, 14-16, 19]未评价发表偏倚;10 篇文献[1-2, 5-6, 10-12, 18-20]未说明利益冲突。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分为 5~10 分。

3 讨论
CAP 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被认为是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的第三大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基本能够覆盖 CAP 常见的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等,是临床 CAP 治疗重要的抗生素之一。关于呼吸喹诺酮与其他抗生素比较的研究已有不少系统评价,但是不同的研究评价策略不一致,因此本研究对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 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以期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新的依据。
本研究共评价了全因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有效率和临床失败率。在全因死亡率方面,纳入的系统评价均发现呼吸喹诺酮组与对照组的全因死亡率没有差异,这说明不同抗生素治疗 CAP 总体治疗效果较好。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喹诺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对照组低,这说明其安全性较好。在临床有效率和临床失败率方面,有研究提示呼吸喹诺酮的临床有效率较高,但也有不少研究提示其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其副作用中可能存在严重的 Q-T 间期延长,需要慎重。此外,其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多重耐药,甚至有引起结核耐药风险,临床使用时,应该遵循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因此,CAP 抗生素选择还存在一定争议,建议参考 2016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并结合当地病原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情况进行抗生素选择。
在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方面,所有来自期刊的系统评价均未提供预先的方案,这与其他系统评价再评价结果相似,这一结局的改善有待于所有期刊制定相同的标准,以促进系统评价制作的透明化。此外,来自国内的研究检索策略存在较大问题。多数研究仅仅检索了中文数据库,漏掉了外文数据库结果,可能导致其可信度大大降低。关于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不同研究团队采用不同的评价工具,有点不符合要求,我们建议采用 Cochrane 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来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在发表偏倚检测方面,多数研究并未完整报告发表偏倚检测结果,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按照系统评价方法学评价工具要求,开展并实施系统评价值得推荐。
本研究的局限性:首先,由于纳入的系统评价所检索的数据库、检索时间、所比较的抗生素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导致存在一定的选择性报告的可能性;其次,由于我们仅仅检索了中英文数据库,其他语种的文献未纳入,且也未纳入灰色文献;第三,我们仅仅评价了 4 个结局指标,其他结局指标未进行评价。
总之,本研究针对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总体来讲,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 与指南推荐的其他抗生素相比,其临床疗效相当,但呼吸喹诺酮类可能安全性更好;此外,呼吸喹诺酮类序贯治疗与常规静脉滴注疗效相当,但是序贯治疗不良反应更少。但是,由于呼吸喹诺酮耐药机制可能会导致多重耐药,甚至增加结核耐药风险,临床使用时,应该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3]。CAP 被认为是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病死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4]。据 2013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记载:2008 年我国肺炎 2 周的患病率为 1.1‰,较 2003 年(0.9‰)有所上升[5-6]。2012 年我国肺炎的死亡率平均为 17.46/10 万,25~39 岁人群的死亡率<1/10 万,65~69 岁人群的死亡率为 23.55/10 万,>85 岁人群的死亡率高达 864.17/10 万[1, 3, 7]。
抗感染治疗被认为是 CAP 治疗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措施[8-9]。由于各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全球范围内的细菌耐药比例逐年升高,泛耐药和全耐药细菌也已出现,合理选择治疗 CAP 的抗生素非常重要[10]。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同时还对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和非典型病原菌等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是 CAP 治疗最重要的抗菌药物之一[10-12]。呼吸喹诺酮主要包括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等。目前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治疗 CAP 有不少系统评价,但是不同研究方法学质量不一样,喹诺酮类型及剂量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因此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再评价的方法,对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 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以期待为后续研究者使用这些研究证据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或 Meta 分析。
1.1.2 研究对象
纳入 CAP 患者,其种族、国籍、病程不限。
1.1.3 干预措施
① 试验组采用呼吸喹诺酮治疗或呼吸喹诺酮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其他抗生素单用或其他抗生素联用治疗;② 试验组采用呼吸喹诺酮静脉滴注后口服序贯治疗,对照组采用呼吸喹诺酮持续静脉滴注治疗。
1.1.4 结局指标
临床有效率、痊愈率、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
1.1.5 排除标准
① 会议摘要;② 重复发表的文献;③ 数据无法提取的文献;④ 非中、英文文献。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 和 The Cochrane Library 数据库,搜集关于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 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或 Meta 分析,检索时限截至 2017 年 11 月 2 日。中文检索词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系统评价”“ Meta 分析”;英文检索词包括“CAP”“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Meta-analysis”“systematic review”。以 PubMed 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见框 1。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由 2 位评价员(张永刚、王东光)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如遇分歧,则咨询第三方(郑琳莉)协助判断。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最终是否纳入。采用事先自制的资料提取表提取资料,资料提取内容主要包括:① 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发表年份、研究对象、干预和对照措施、结局指标等;② 系统评价的方法学情况,包括文献检索、纳入研究、研究样本以及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③ 统计分析结果,主要是对各个结局指标的定性或定量分析结果。
1.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采用 AMSTAR 工具对纳入系统评价或 Meta 分析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13]。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相关文献 879 篇,经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关于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 的系统评价 18 篇[1-2, 4-12, 14-20]。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 1。

*所检索的数据库及检出文献数具体如下:PubMed(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共纳入 18 篇系统评价,其中 9 篇是英文[4, 8-10, 14-18],9 篇是中文[1-2, 5-7, 11-12, 19-20]。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见表 1。

2.3 纳入系统评价的主要结论
2.3.1 死亡情况
共有 9 个研究比较了死亡情况[7-11, 15-18]。纳入研究中,有比较了呼吸喹诺酮类与 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治疗,也有比较了单用莫西沙星与其他推荐用于治疗 CAP 的抗生素治疗的方案。所有研究均提示,无论是呼吸喹诺酮单药,还是呼吸喹诺酮类药物与 β-内酰胺类联用,与 β-内酰胺类和(或)大环内酯类治疗组相比,死亡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2 总体不良反应
共有 12 个 Meta 分析报告了总体不良反应情况[2, 4, 6-8, 10, 12, 15-17, 19-20]。① 不同药物的比较:任静等[2]的 Meta 分析提示替加环素对比左氧氟沙星治疗 CAP 的总体不良反应更高[比值比(odds ratio,OR)=1.57,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5,1.97),P<0. 000 1];王晖等[6]研究提示莫西沙星对比阿奇霉素不良反应低[OR=0.45,95%CI(0.26,0.78),P=0.004];范红等[7]研究提示呼吸喹诺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相对危险度为 0.81,95%CI(0.73,0.90),P<0.000 1];Skalsky 等[16]研究结果提示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对比大环内酯类或大环内酯类联合 β-内酰胺类治疗的不良反应更低;Vardakas 等[17]研究结果提示呼吸喹诺酮治疗比其他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OR=0.86,95%CI(0.78,0.96)]。而 An 等[8]研究提示莫西沙星与以 β-内酰胺类为基础的治疗不良反应相当;Yuan 等[10]的研究提示莫西沙星与大环内脂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莫西沙星与 β-内酰胺类为基础的治疗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朱泓霞等[12]研究提示单用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对比 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 CAP 的不良反应相当;Raz-Pasteur 等[15]研究提示单用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对比 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治疗不良反应相当。Pakhale 等[4]的研究由于纳入的文献过少,不足以评价其不良反应的差异。② 不同给药途径的比较:范晓萍等[19]研究提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不良反应更低;王建波[20]研究提示左氧氟沙星序贯疗法治疗 CAP 的不良反应更低。
2.3.3 临床有效性
共 18 个研究报告了临床有效性[1-2, 4-12, 14-20]。① 不同药物的比较:任静等[2]发现替加环素对比左氧氟沙星治疗 CAP 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王晖等[6]研究发现莫西沙星对比阿奇霉素治疗 CAP 的有效性相当;范红等[7]研究发现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对比 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临床有效率相当;An 等[8]研究发现莫西沙星与以 β-内酰胺类为基础的治疗临床疗效相当;Maimon 等[9]研究结果提示大环内酯类与呼吸喹诺酮类比较疗效相当;Yuan 等[10]研究发现莫西沙星对比其他推荐用于治疗 CAP 的抗生素的临床有效率相当[OR=1.12,95%CI(0.91,1.36)];朱泓霞等[12]报告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对比 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临床有效率相当[OR=1.26,95%CI(0.89,1.78),P=0.19];Mills 等[14]研究结果提示呼吸喹诺酮类与 β-内酰胺类对比临床疗效相当;Zhang 等[18]研究发现吉米沙星对比 β-内酰胺类和(或)大环内酯类的临床有效率相当。李勉珊等[1]研究提示莫西沙星治疗 CAP 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案;刘武胜等[5]研究发现莫西沙星治疗老年 CAP 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Vardakas 等[17]研究结果提示呼吸喹诺酮治疗比其他对照组有效率高。② 不同给药途径的比较:范晓萍等[19]研究提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的疗效与静脉滴注相当;王建波[20]研究发现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后口服序贯疗法与常规静脉注射治疗 CAP 的临床疗效相当。详细情况见表 1。
2.3.4 临床失败率
共纳入 3 个研究报告了临床失败率[11, 15-16]。其中,王明华等[11]研究比较了大环内酯类与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发现呼吸喹诺酮的治疗失败率明显低于大环内酯类;Raz-Pasteur 等[15]研究提示单用呼吸喹诺酮类药物对比 β-内酰胺类联用大环内酯类治疗临床失败率更低;Skalsky 等[16]研究提示临床失败率在喹诺酮组更低。
2.4 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 2。17 篇文献未提供前期设计方案[1-2, 5-12, 14-20],14 篇文献未将发表情况考虑在纳入标准中[1-2, 4, 5, 7-12, 17-20]。2 篇文献[15, 20]的研究选择和数据提取不具有重复性;3 篇文献[1, 5, 15]未实施广泛全面的文献检索;2 篇文献[11, 14]未提供完整的纳入与排除文献的清单;6 篇文献[1, 11, 15-17, 20]未描述纳入研究的特征;1 篇文献未评价和报道纳入研究的科学性;1 篇文献[14]未将纳入研究的科学性是否恰当地运用在结论的推导上;9 篇文献[2, 6-7, 9, 11, 14-16, 19]未评价发表偏倚;10 篇文献[1-2, 5-6, 10-12, 18-20]未说明利益冲突。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分为 5~10 分。

3 讨论
CAP 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被认为是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的第三大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呼吸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基本能够覆盖 CAP 常见的致病菌,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等,是临床 CAP 治疗重要的抗生素之一。关于呼吸喹诺酮与其他抗生素比较的研究已有不少系统评价,但是不同的研究评价策略不一致,因此本研究对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 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以期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新的依据。
本研究共评价了全因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有效率和临床失败率。在全因死亡率方面,纳入的系统评价均发现呼吸喹诺酮组与对照组的全因死亡率没有差异,这说明不同抗生素治疗 CAP 总体治疗效果较好。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喹诺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对照组低,这说明其安全性较好。在临床有效率和临床失败率方面,有研究提示呼吸喹诺酮的临床有效率较高,但也有不少研究提示其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其副作用中可能存在严重的 Q-T 间期延长,需要慎重。此外,其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多重耐药,甚至有引起结核耐药风险,临床使用时,应该遵循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因此,CAP 抗生素选择还存在一定争议,建议参考 2016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并结合当地病原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情况进行抗生素选择。
在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方面,所有来自期刊的系统评价均未提供预先的方案,这与其他系统评价再评价结果相似,这一结局的改善有待于所有期刊制定相同的标准,以促进系统评价制作的透明化。此外,来自国内的研究检索策略存在较大问题。多数研究仅仅检索了中文数据库,漏掉了外文数据库结果,可能导致其可信度大大降低。关于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不同研究团队采用不同的评价工具,有点不符合要求,我们建议采用 Cochrane 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来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在发表偏倚检测方面,多数研究并未完整报告发表偏倚检测结果,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按照系统评价方法学评价工具要求,开展并实施系统评价值得推荐。
本研究的局限性:首先,由于纳入的系统评价所检索的数据库、检索时间、所比较的抗生素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导致存在一定的选择性报告的可能性;其次,由于我们仅仅检索了中英文数据库,其他语种的文献未纳入,且也未纳入灰色文献;第三,我们仅仅评价了 4 个结局指标,其他结局指标未进行评价。
总之,本研究针对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总体来讲,呼吸喹诺酮治疗 CAP 与指南推荐的其他抗生素相比,其临床疗效相当,但呼吸喹诺酮类可能安全性更好;此外,呼吸喹诺酮类序贯治疗与常规静脉滴注疗效相当,但是序贯治疗不良反应更少。但是,由于呼吸喹诺酮耐药机制可能会导致多重耐药,甚至增加结核耐药风险,临床使用时,应该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