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黄月阳, 石运莹, 陈懿, 刁永书, 马登艳, 陈崇诚. 慢性肾脏病随访患者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华西医学, 2019, 34(7): 777-782. doi: 10.7507/1002-0179.201905249 复制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各种原发或继发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其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1]。2012 年我国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8 岁以上人群的 CKD 患病率为 10.8%[2-3]。CKD 患者需要长期在门诊随访治疗,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 CKD 患者健康素养水平现状不容乐观。2012 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平均水平为 8.80%,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 6.49%,其中慢病防治素养过低[4-5]。国外对 CKD 患者的管理早已从医院过渡到基本医疗机构[6],如何进行高质量慢病管理、提高患者健康素养从而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 CKD 患者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进行 CKD 随访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以便对随访患者采取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提高 CKD 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期延缓 CKD 患者疾病进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8 年 3 月—12 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 CKD 随访管理中心的 270 例患者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 CKD 随访管理中心患者,符合 CKD 的临床诊断[7],CKD 分期为 1~5 期(不包含 5d 期);② 意识清楚;③ 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调查。排除标准:① 接受透析治疗或行肾移植患者;② 患有恶性疾病,如肿瘤,严重心、肝、肾疾病;③ 正在参加其他相关研究项目者。该研究已通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审批[审批号:2017 年审(397)号]。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调查所用的问卷由 2 个部分组成:① 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专家修改而成。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居住方式、照顾者等;疾病相关资料包括病程、合并慢性病、随访时间、是否规律随访等。② 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该量表由孙浩林[8]根据澳大利亚 Jordan 教授等编制的健康素养管理量表(Health Literacy Management Scale)翻译为中文后编制的量表。量表共 24 个题目,分 4 个维度,按 Likert 5 级评分,每个题目 1~5 分,总分 120 分,得分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4 个维度分别为信息获取能力(9 个条目,总分 45 分)、交流互动能力(9 个条目,总分 45 分)、改善健康意愿(4 个条目,总分 20 分)、经济支持意愿(2 个条目,总分 10 分)。该量表信效度良好,结构效度>0.80,量表的 Cronbach α 为 0.894,问卷各维度的 Cronbach α 为 0.857~0.940[9]。依据《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界定调查对象若能正确回答≥80% 的健康素养调查内容,则为具备健康素养[10]。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前告知患者本次研究采取匿名、保密的原则,并在患者自愿和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同时研究者向患者讲解调查意义、目的及填写方法。在患者于 CKD 随访中心随访时由调查员发放量表,患者单独填写并当场回收;量表回收后仔细核对,若有遗漏则进行补填。对于有阅读困难或视力障碍的患者,研究者逐条阅读,患者独立作出选择,研究者记录。根据多因素分析对样本含量的要求,本调查共发放问卷 27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48 份,有效回收率 91.8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9.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并满足方差齐性,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并采用 t 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统计推断;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逐步线性回归进行分析。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CKD 患者健康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本次纳入的 248 例患者中,男 93 例,女 155 例,女性略多于男性;年龄 20~76 岁,平均(44.86±10.9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 8 例(3.23%),初中 53 例(21.37%),高中/职高/中专 54 例(21.77%),大专/本科 121 例(48.79%),硕士及以上 12 例(4.84%)。患者健康素养总分为(97.24±12.22)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信息获取能力(38.15±4.51)分,交流互动能力(35.59±5.30)分,改善健康意愿(16.69±2.65)分,经济支持意愿(6.81±2.21)分。本研究中具备健康素养占比为 45.2%。见表 1。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 CKD 随访患者健康素养评分比较
不同性别、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健康素养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是否按时随访、不同长期居住地、不同居住情况、不同生活主要照顾者、不同婚姻状况、目前是否参加工作、不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患者健康素养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同年龄患者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时随访患者健康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未按时随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居住城镇患者健康素养总分及经济支持意愿高于长期居住农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情况的患者、不同生活主要照顾者的患者、不同婚姻状况的患者健康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前仍参加工作的患者健康素养总分及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经济支持意愿高于未参加工作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患者其健康素养总分及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患者其健康素养总分与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CKD 随访患者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以健康素养总分为因变量,将 248 例患者人口学资料单因素分析 P<0.15 的 11 个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各变量的分类情况均与表 2 相同,其赋值情况见表 3。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分组、是否按时随访、家庭人均月收入进入回归方程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讨论
3.1 CKD 患者健康素养水平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CKD 患者健康素养总分为(97.24±12.22)分,依据《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报告分析指南》界定调查对象若能正确回答≥80% 的健康素养调查内容,则为具备健康素养[10],本研究中具备健康素养占比为 45.2%,说明 CKD 患者整体健康素养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这与孙静等[11]的研究结果不同,与张颖君等[12]的调查研究结果相近。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信息获取能力、改善健康意愿、交流互动能力平均得分略高,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① 本研究受试者的文化程度水平相对较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比为 75.4%,其依从性、获取健康信息能力较强;② 本研究对象长期随访,未进入替代治疗,在病情、生活质量、心理因素各方面控制较好,更愿意与人交流,改善健康意愿更强。本研究对象经济支撑意愿较低,可能与长期服用疗效较好的自费药物,价格昂贵且报销比例不大有关。CKD 患者健康素养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信息获取能力、改善健康意愿、交流互动能力、经济支撑意愿,说明 CKD 患者有较好的理解获取健康信息的能力,这与长期随访接受到的健康信息密不可分,同时提示如何提高患者改善健康意愿及交流互动能力值得相关人员思考,医务人员可以在进行健康随访时树立较好的同伴榜样,定期举行肾友交流会,促进患者交流互动的能力,提高健康素养较差患者改善健康意愿的信心。
3.2 CKD 随访患者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患者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及健康素养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 CKD 患者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年龄在 35~55 岁组的患者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及健康素养最高,这可能是因为该年龄阶段的患者在家庭、工作、生活方面阅历丰富,更愿意与人交流,社会责任及家庭责任重使得改善健康意愿强烈,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提高,遵医行为较好,健康素养较其他年龄组高。医务人员在进行 CKD 随访管理中尤应加强<35 岁及>55 岁患者的健康教育,注重其心理护理,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使其重视自身慢病管理的重要性,教育其正确认识 CKD,合理饮食、按时随访、定期复查,逐步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
3.2.2 按时随访
本研究结果显示,是否按时随访的患者其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互动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经济支持意愿 4 个维度的健康素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能增加患者的疾病知识,使其健康行为和自我管理水平发生变化[13]。本研究中未按时随访患者健康素养水平低于按时随访患者,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中部分患者长期就诊区域缺乏 CKD 随访管理,提示医疗环境薄弱的区域在基本医疗不断完善的同时应加强慢病管理。张建林等[14]的研究结果指出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黄肖容等[15]的研究也显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本研究中按时随访患者健康素养较好,说明按时随访对 CKD 患者遵医行为的重要性。提醒医务人员需要考虑如何提高 CKD 管理质量,利用有利医疗资源联合社区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按时随访率。
3.2.3 家庭人均收入
本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收入>3 000 元/月的患者其健康素养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家庭人均收入<1 000 元/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齐良书等[16]研究显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居民,健康状况越好。家庭收入是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因素,很多低收入家庭患者因为 CKD 需要长期治疗、花费负担重而放弃健康随访管理,以致病情反复,提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这部分患者强调健康随访对 CKD 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王江蓉等[17]的研究显示,参与社会组织、人际交往越频繁、公平认同越高者,自评健康状况越好。这说明,CKD 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与外界更多接触,多与他人交流,同时承担一定的工作及家庭责任,稳定收入能减轻家庭负担,使得身心愉悦,对 CKD 管理是一种良好的循环。
综上所述,CKD 患者健康素养现状不容乐观,医务人员应当重视影响 CKD 患者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加强 CKD 随访管理,提高患者随访率,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鼓励病情稳定患者回归社会,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期延缓 CKD 的病情进展。但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仅来自一家医疗机构,样本量较少,下一步可以考虑进行大型的多中心研究。